人民日报整版点赞山东!家住黄河边,吃上乡村旅游饭


9月23日,人民日报用一个整版,以《家住黄河边,吃上乡村旅游饭》为题,聚焦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蓑衣樊村。以下为报道全文:





黄河边的蓑衣樊村俯瞰。王克军摄(人民视觉)

告别穷日子,过上好日子,迈向美日子,从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蓑衣樊村——


家住黄河边,吃上乡村旅游饭


泛舟蓑衣樊村湿地。闫立军摄(人民视觉)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每当《我的祖国》旋律响起,无数中华儿女心头都会涌起对家乡的情、对祖国的爱。


  家乡的那条小河、那支溪水,与数不清的溪水河流一道,汇成祖国大江大河的浩浩荡荡。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黄河、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办、国办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


  江河奔涌,奏响新时代澎湃乐章。这十年,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每一寸土地上变化的日新月异,汇聚成新时代中国的气象万千。


  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本报记者分赴黄河边、长江畔和大运河沿岸,蹲点一个村庄,从时代的大江大河中撷取几朵浪花,从乡村巨变中细察新时代中国之变。


  从今天起,记者调查版推出“大江大河这十年,蹲点村庄看巨变”系列报道,首期报道带您走进黄河边的山东省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


  蜿蜒万里的黄河,行至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境内刘春家险工段,拐出一道弯,名为安澜湾。站在湾头,向南眺望,约一公里外,便是蓑衣樊村。


  置身黄河南岸,如在江南水乡。


  有“蓑衣水乡”之称的蓑衣樊村,三面环水,湿地连片,蒲苇满地,白鹭成群。


  村庄内外,游人如织,或乘船赏荷,环湖观景,或搬一马扎坐岸边垂钓,怡然自得。村民有的种稻养虾,有的给游客撑船划桨,还有的开民宿、农家乐……村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的墙上,挂着近年来获得的“全国文明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牌匾,这些荣誉,这个小村庄过去连想也不敢想。


  10年前,蓑衣樊村还是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村子沿黄而生,多次遭黄河侵袭,产生大片盐碱地,乡亲们庄稼收成寥寥,穷根难拔。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10年来,党中央的一项项重大决策部署在这个小村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乡亲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不足2000元,增至2021年的约3万元,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好日子。


  小村蝶变,何以可能?记者蹲点蓑衣樊村一探究竟。


“以前挨着黄河吃了不少苦,现在靠着黄河、更靠着党的好政策享上了福”


  沿着石砌巷道,来到村民卢金霞家。门口处,挂着“尚家宾馆”的牌子。往里走,一方庭院,干净敞亮,绿植点缀其中,令人赏心悦目。


  拐进一间客房,一床一柜一电视,陈设简单却干净温馨。一边与记者说话,卢金霞一边整理房间,“这不,刚送走一拨客人。”


  拾掇完,卢金霞与记者唠起嗑。说起33年前刚嫁到蓑衣樊村时,她“扑哧”一下乐了,调侃起当时的苦日子,“都说‘好女不嫁蓑衣樊’,我不信邪,偏来这穷疙瘩。嫁来前,心理有准备,但真过起日子,还是傻了眼。”


  结婚当天,卢金霞的婚房里摆着漂亮的新柜子、衣橱、沙发。第二天,她回了趟娘家,再赶回来,婚房里仅剩下一床被子、一台黑白电视机、一架缝纫机。“新家具去哪了?”卢金霞摆摆手,“四处借的,娶完媳妇,都还回去了呗。”


  那台缝纫机是卢金霞的嫁妆。在娘家时,村里有妇女靠着做裁缝赚钱,可到了蓑衣樊村,这活没了出路。“村民刚填饱肚子,哪有余钱添置新衣裳?”卢金霞说。


  家有两亩地,却没多少收成,卢金霞只好另谋营生。骑上一辆破旧自行车,驮起百斤麦子,跑到十几里外换馒头,“一斤麦子换一斤馒头,馒头驮回村,村民再用一斤一两麦子,换我一斤馒头。全家就靠着这一两两麦子,加上丈夫当瓦匠每天赚的7元5角钱过日子。”


  1990年,引黄济淄供水工程开工。由于黄河裹挟大量泥沙,淄博市在蓑衣樊村旧址西侧——引黄济淄工程进水口处建起了第一道沉沙池,用于澄清黄河水。随着时间推移,泥沙越淤越多,沉沙功能弱化,亟须建第二道沉沙池。


  蓑衣樊村旧址地势低洼,正适合改造为第二沉沙池。1993年,村子整体搬迁至现在的房台,紧邻第二沉沙池。原来村中2/3的土地成了沉沙池,耕地面积骤减。


  “守着半亩地,日子没出路。2011年,村里1570亩土地全部流转,每亩土地每年给村民600元流转费。”蓑衣樊村党支部书记司国营说。


  搬迁后,卢金霞家的两亩地,减成了六分七厘。她搞起养殖,可一年忙到头,兜里没进几个钱。后来,她学了门理发手艺,在村头开起理发店。


  土地流转后,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渐渐地,光顾理发店的顾客越来越少。2012年,卢金霞的丈夫因病去世。“那时生活难上加难,得靠娘家接济。”卢金霞说。


  “要说穷,当时不光她穷。全村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司国营接过话茬说,“好在当时党中央发出脱贫攻坚战动员令,咱蓑衣樊村也迎来转机。”


  2013年,蓑衣樊村被确定为贫困村。全村178户,其中贫困户50余户,卢金霞家便是其一。


  穷帽咋摘?2014年,淄博组织全市贫困村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蓑衣樊村党员、干部纷纷报名。


  “出去一看,大开眼界,看到许多村庄用好绿水青山,发展乡村旅游,都富了起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信了!”时任蓑衣樊村党支部书记刘树海说。


  外出参观学习归来,在村两委会议上,刘树海提出,蓑衣樊村也应试试乡村旅游这条路。


  “拿啥吸引人?”有人问。


  “咱村周围,湿地几千亩,芦苇荡成片。水就是咱发展乡村旅游的‘宝贝’。”刘树海说。


  刘树海所说的这片湿地,正是村子周边的沉沙池。2001年,引黄济淄供水工程建成通水,又新建了第三沉沙池,与第二沉沙池相连,形成了蓑衣樊村三面环绕沉沙池的格局。经过多年沉积,沉沙池水面衍生出4000余亩原生态湿地。


  2014年,高青县开发利用这片湿地,启动建设天鹅湖慢城湿地景区项目,蓑衣樊村成为景区重要组成部分,周边的桥梁、水工建筑物等按景观工程打造,景区与村庄的道路连通。


  2015年,一笔扶贫资金到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这让我们觉得把扶贫资金集中起来使用是个路子,用这笔资金买了3艘电动游船、5艘小型桨船。同时,县里加大宣传力度,把天鹅湖慢城湿地景区打出名声。”刘树海说,很快,一批又一批游客被吸引过来,蓑衣樊村的8艘游船动起来了。


  船来船往,一年间,村里挣了5万多元,年底拿给贫困户分红。“土地流转费加上贫困户分红,一共拿到2550元。随着游客渐多,理发店生意红火起来。”卢金霞说,“以前挨着黄河吃了不少苦,现在靠着黄河、更靠着党的好政策享上了福。”


  吃上乡村旅游饭,2015年底,蓑衣樊村脱贫出列,卢金霞也摘掉了贫困帽。


  游客引进来,怎么留下来?在村两委动员下,部分村民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卢金霞考虑过这事:开农家乐,自己炒菜水平一般;开民宿,置办新床、桌子、柜子,样样得花钱,自己手头不宽裕。况且,光靠这片水搞旅游,能长久吗?一盘算,还得再观望观望。


  卢金霞犹豫着,但她的对门邻居黄新海敢想敢干,率先在村里开起农家乐。


“生态环境治理,要算小账,更要算大账,这跟‘大河有水小河满’一个道理。光打小算盘,就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


  临近晌午,记者循着菜香,走进对面黄新海的农家乐。



黄新海向顾客展示黄河梭鱼。本报记者 李 蕊摄


  一进门,只见他正推开缸子,抓起一条扑腾蹦跳的活鱼,清水洗净后,左手握鱼头,右手持菜刀,逆向刮去鱼鳞,动作娴熟,一气呵成。分拣好食材,热油下锅,不多会儿,一盘香喷喷的红烧鱼端上了桌。客人是一对夫妻,从城里开车来蓑衣樊村,就为了吃一口黄新海做的鱼。


  “正忙着,没顾上你们,别见怪。”给客人上完菜后,黄新海撩起围裙,擦了擦手,沏上一壶茶,不好意思地冲记者笑笑。


  听记者道明来意,黄新海思考半晌,打开话匣子。他当过村党支部书记,2011年卸任。在任那几年,领着乡亲们去开荒,苦没少吃,但仅靠开荒开出的那点地,大伙儿增收有限。


  卸任村党支部书记后,黄新海在村周边搭起棚,搞养殖。在他的带领下,全村有10多户跟着养起来。但露天养殖气味大,粪堆满地,人们路过,都得捏着鼻子绕道走。


  “咱村要搞乡村旅游,得拆养殖场。您也知道村集体没啥收入,先打个欠条,但请放心,村里一挣到钱,补偿款马上到位。”时任村委会主任司国营先找到黄新海。


  “搞乡村旅游,我双手赞成。但拆我辛辛苦苦经营的养殖场,这事我不干。”黄新海一听便急了。


  谈过几次无果,司国营找到黄新海的叔叔,俩人带上一瓶酒,一同来做工作。“村里发展旅游,从长远看,是好事,村民都眼巴巴盼着。你不拆,影响的是整个村子的发展。”叔叔劝说道,“再说,你不光当过村干部,更是个老党员,本身肩上就有责任。邻里都爱跟着你干营生,不得给老百姓带个好头?”


  听到这,黄新海低下头,心里“咯噔”一下:自己虽说不当村党支部书记了,但还是老党员,咋能光顾自个儿?


  “实不相瞒,拆了养殖场,下一步干点啥营生,愁得很。”借着酒劲,黄新海道出心里话。


  “咱村计划上一批农家乐、民宿,你是村里出了名的大厨,有一身好厨艺,何不搞个农家乐哩?”司国营支招。


  一拍即合,拆养殖场,开农家乐。


  “买什么餐桌、炊具,怎么经营,村里通通有指导。”黄新海说,很快,村里第一批民宿、农家乐开了起来,其中,农家乐有18家,民宿有14家。


  可没过多久,满怀憧憬的黄新海就受了挫,“农家乐刚开起来,村里正到处施工。游客们来了,一看到处都乱哄哄的,很快走了,没心思留下来吃饭。”


  原来,201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山东随即在全省开展大规模、全方位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改善,蓑衣樊村也不例外。


  此前的蓑衣樊村,出门泥洼路,门前有“三堆”:垃圾堆、柴火堆、杂物堆。村里转一圈,遍地污水沟。再看茅厕,一个土坑两块砖,蚊蝇成群臭味浓。作为沿黄村,不管是保护黄河还是发展旅游,改善村容村貌都势在必行。


  先清理门前“三堆”。“刚开始,部分村民不理解,我们党员、干部带头行动,村里建起了垃圾集中堆放点。”黄新海说,“‘三堆’不见了,门前变得干净敞亮。”


  清完垃圾,再完善基础设施。画标线、挖基槽、搬管道,村里开始铺设污水管网;整土坯、垫石子、浇水泥,道路硬化工程同步启动。与此同时,政府下拨资金,推进“厕所革命”。


  村庄环境在改善,周边湿地环境也在恢复。司国营介绍,湿地保护曾一度缺位,“沉沙池形成的原生态湿地,都是草,没有树。沙子沉得多了,积成一道道小沙丘,没有树的保护,遇上大风,就沙土漫天。渐渐地,鸟儿也都飞走了。”


  2014年,依托天鹅湖慢城湿地景区建设,高青县对湿地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固沙。裸露的沙丘渐渐变得绿意盎然,景区绿化率达到85%以上。


  水清景美,鸟儿回来了,重新安了家,县里在此建起观鸟平台和野生动物救助站。如今,这里成为震旦鸦雀、天鹅、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不过,环境治理有个过程。“当时农家乐生意受影响,有点不想干了。”黄新海一度打了退堂鼓。


  “困难是暂时的,等整治好环境,一切都会好转。”司国营鼓励他。村两委也在想办法,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并帮着农家乐、民宿联系生意。


  2016年,蓑衣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天鹅湖慢城湿地风景更加宜人,到村住宿、吃饭的游客越来越多。每逢节假日,黄新海农家乐小院里坐得满满当当。有时,老两口忙不过来,还把女儿、女婿请回来帮忙。


  “生态环境治理,要算小账,更要算大账,这跟‘大河有水小河满’一个道理。光打小算盘,就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回首这几年,黄新海深有感触。


  “哥,你这农家乐不孬哩!”瞧着对门生意火爆,卢金霞眼热了。


  “还行还行,一年赚个七八万。”黄新海说。


  “七八万?!”卢金霞瞪大眼,心底盘算:现在干,应该还来得及!


  在村两委的指导下,她把家里几间房改成民宿,安置了10个床位。2018年国庆节开业当天,就有8名客人入住。


  那天,黄新海也来道贺,帮她点燃一挂鞭炮。如今,全村农家乐增至24户,民宿增至34家。


“黄河岸边的好风光,如今成为乡亲们的‘聚宝盆’。我们村先吃上了乡村旅游饭,还要带着周边村庄一起走好这条路”


  夜宿卢金霞家的民宿,第二天一早,记者踏上观光车,向西驶去。


  眼前两片水稻田。“左手边田里养虾,右手边养蟹。”停下车,司国营一边走一边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盐碱地,2011年村里把这片地承包给一家公司经营。前些年纯种水稻,这两年开始探索‘稻蟹共生’‘稻虾共养’。”


  “有啥特别之处?”


  “这里面可蕴含着生态大文章呢。这些年,从上到下都这么关心黄河,咱守着母亲河,更得保护好她。”司国营解释道,“水稻与虾、蟹互利共生,虾、蟹能清除稻田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还能肥田,水稻又为虾、蟹提供天然饵料和栖息条件。这种绿色种养模式,无农药、无化肥、无污染。”


  “效益咋样?”


  “原先,一斤大米卖2元5角,现在的蟹田米一斤卖到8到12元,加上虾、蟹,一亩地每年能赚四五千元。”司国营把账算得清。


  稻田效益提上去,老百姓拿到的土地流转费也更多。“老百姓腰包鼓了,但村集体经济依然不强。”司国营说,2017年自己任村党支部书记后,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带动村集体增收,并决定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省奋力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天鹅湖慢城湿地景区新建了生态廊道、亲水栈道等设施以及黄河风情博物馆等黄河文化主题展馆。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司国营说,2020年,村党支部领办的高青蓑衣渔乡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投资近20万元,建起游船码头1处,购置游船9艘。后来,又买了15辆观光自行车,着力打造休闲垂钓、湿地泛舟、沿湖骑行等项目。


  当年年底,村里召开第一次分红大会。那天,村广场上置了两张小桌,上面放着一捆捆现金;小桌旁,垛着一袋袋大米,摆着一桶桶食用油。村民们排起长长的队伍,个个喜笑颜开。


  卢金霞、黄新海都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首批入股村民。他们举着“社员分红2000元”的牌子,喜滋滋地拍了照。“村集体分红,家家户户都有份,每人能领200元,再加一桶油、一袋米。作为入股村民,俺们还能再领到2000元分红。”卢金霞说。


  去年,合作社又吸纳15名村民入股,投资20余万元,建成一家特色餐饮店,推出黄河岸边特色菜。“预计今年合作社总收入80万元,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司国营说,“黄河岸边的好风光,如今成为乡亲们的‘聚宝盆’。我们村先吃上了乡村旅游饭,还要带着周边村庄一起走好这条路。”


  蓑衣樊村东头,建有一排小屋,置有一块门牌,上写“蓑衣水乡精品驿站”。走进屋内,只见货架上摆满商品,有蟹田米、荷叶茶、草编帽……


  常家镇副镇长刘海超走上前,随手拿起一袋米介绍:“在这家精品驿站,你能买到周边7个村的产品。比如说这袋米,来自说约李村。”


  刘海超说,黄河在常家镇过境13.8公里,沿黄河有7个村。“以前各村都是‘各刷自家锅’。蓑衣樊村强起来了,但它的南邻——说约李村,还是县里的软弱涣散村。”


  “咱这7个村,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可以成立联村党委,靠着周边景区,抱团搞旅游。”刘海超给7个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做思想工作。


  7个村中,蓑衣樊村名号响,发展势头好,连片发展,要用好蓑衣樊村这张名片。2020年6月,高青县首个联村党委——蓑衣樊联村党委成立了。


  开展以强带弱,打造“一村一品”,建设“乡村记忆”馆,将沿黄村风景串成线……蓑衣樊联村党委成立以来,动作连连。


  去年,司国营发现,来村游客中,有不少人打听附近哪有采摘的地方。村民摇摇头,游客只好把车开到几十公里外,那里有大片采摘园。


  司国营将这个问题反映给了刘海超:“咱们能不能搞采摘?”


  喊上7个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刘海超将专家请进村。察看土质和场地,最终将采摘园选在了刘春家村,这里有一片闲置地,土质改良后,适合种瓜果。


  “按照规划,春种西瓜,夏收鲜桃,秋结葡萄,冬摘西红柿,大棚不闲着,一年四季都能采摘。”刘海超笑道,“明年‘五一’,正式开园。到时候,从慢城湿地游完船,到蓑衣樊村吃农家乐,赴说约李村品稻米,再来刘春家村体验采摘。行走黄河沿线,村村是风景。”


  “山东省全力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沿黄地区已有1800多个村庄走上乡村旅游之路。”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磊说,2021年,全省沿黄地区乡村旅游接待1.88亿人次,实现消费897.7亿元。




来源:《人民日报》(2022年9月23日 13版)

记者:徐锦庚 李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