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首场“党代表通道”开启 | 中国故事生动讲述 文化自信历久弥坚
10月的北京,涌动着中国红。2296名党代表肩负着9600多万名党员、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重托,凝聚着全党的意志,承载着人民的期望,履行着神圣的职责……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前,首场“党代表通道”开启。15名党代表和中外记者面对面交流,讲述他们在党的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化交流等各领域奋发有为、追逐梦想的奋斗故事,言语中,流淌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真情,对所坚守事业的热爱,更体现着愈发深厚、历久弥坚的文化自信。本报选取其中4位党代表的文化故事,以飨读者。
“1991年我到了甘肃敦煌,在那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工作了28年之后,2019年来到了祖国首都,来到了故宫博物院,守护另外一处中国伟大的世界文化遗产,非常荣幸能够为这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服务。”二十大代表、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娓娓道来,向中外记者讲述着自己与文化遗产30余年的深厚缘分。
从敦煌莫高窟到故宫博物院,王旭东看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宗教背景的人交流融合。“就是因为开放包容,不断地交流互鉴,中华文化才有了巨大的生命力。”
“在我这些年的文物保护经历中,曾参与或主持了很多国际合作项目,尤其是跟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等方面的合作,让我看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同行为了保护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所做出的巨大努力。”王旭东说。他们究竟为何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王旭东看来,是因为他们深知,这些文化遗产承载着全人类共同的价值。
一位美国专家曾经对王旭东说:“我们总有一天会离开,你们会留在莫高窟,因为你们是长期守护者。”但王旭东没想到,30年之后,他们依然每年都要来莫高窟。“我觉得,大家找到了一些共识,保护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实际上就是保护和平繁荣的世界。”王旭东感慨道,“通过这样的交流,彼此求同存异,这应该是今天这个时代大家共同的思想观念。”
新时期,故宫博物院肩负着真实完整地保护并负责任地传承弘扬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王旭东提出了故宫博物院建设的“四大愿景”:建成国际一流的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这样的使命,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需要国际同行的参与,需要不断向国内外同行学习借鉴。”
王旭东坚信,通过文物保护和文化交流,一定能够更多地发挥文物博物馆领域在加大世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方面的重要作用。“因为文物和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他说。
身着淡蓝色套装,仪态庄重大气又不失亲和力,字正腔圆,侃侃而谈,眼前这位满满正能量的红色讲解员给中外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是二十大代表、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杨宇,一名从业22年来一直奋斗在讲述红色故事、宣传红色文化一线的红色文化传播者。
“讲好建党故事是我的职责,更是我的无上荣光。”杨宇坦言,和同龄人相比,她感到无比幸运,“此刻站在这里,我更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从上海的石库门到北京的天安门,从讲述党代会到参加党代会,我将带着所有红色文化传播者的期盼,认真履职,在大会上学习新精神,汲取新力量。”
谈到讲述党史工作的细节,杨宇分享了一个印象深刻的接待小故事。“去年是建党百年,6月16日这天我接待了一批外国参访者,其中包括40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我的讲解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展开。在讲到‘全面小康’的内容时,收获了一片掌声,我以为是我的讲解得到了认可。”参观结束后在交流的时候,加蓬驻华大使说,中国共产党一心为了人民,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脱贫成绩。阿尔巴尼亚大使也说,在他看来没有哪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成功。“我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刚刚展厅里的掌声是为中国共产党而响起的。”杨宇坦言,这让她更深刻地意识到,我们党的故事在世界上很有感召力,“我们就是要通过讲述,呈现出一个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网络上有一个高频词叫“双向奔赴”,“放在我们工作中,就是我们要努力地将听故事的人变成讲故事的人。”杨宇分享说,她和同事们曾做过统计,近5年来到中共一大会址参观的年轻观众占比逐年递增,尤其是去年,35岁以下年轻观众同比增长23.6%,“这充分证明,在新时代,红色文化正以独特的魅力‘圈粉’新一代青年。”
如今,中共一大会址也在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传播方式,无论是直播云探馆、沉浸式情景党课,还是即将与观众见面的党史类创意短视频,都是为了更鲜活地讲好党的故事,更生动地诠释伟大建党精神。“我们希望红色文化不断有新传承、新表达和新活力。”杨宇说。
“谈到昆山,相信不少人都很熟悉。这10年,我们一直位居全国百强县的首位。”“党代表通道”上,二十大代表、江苏省昆山市委书记周伟的自豪溢于言表,“更为可喜的是,这10年,不但我们的产业规模做大了,产业结构也更加优化了,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比已经超过了50%。”
如他所言,这10年,昆山更美了,推窗见绿、开门见园。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的诞生地,如今的昆山不仅有昆曲,更邀请到全国348个传统剧种轮流在这里汇演。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图景正在昆山徐徐展开。
“有朋友问我,昆山吸引外资的最大底气是什么?”在周伟看来,产业链优势就是他们最大的底气,“我们一直坚持‘缺什么招什么’,打造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如今,昆山正积极构建新的智能终端产业链条,聚焦头部企业,给资源、保要素,为吸引企业落户,昆山为其创造一切有利条件。“现在我们又在瞄准数字经济的新赛道,紧紧围绕产业链强链、创链,引导更多企业布局千亿级的智能穿戴产业创新集群。”周伟表示,“尽管国际形势严峻复杂,但是我们不断地赢得了海内外客商对昆山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纷纷加码昆山,持续看好江苏、看好中国。”
“我生长在新疆,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之后,怀揣着建设边疆的信念,回到家乡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希望把知识的力量传递下去。”二十大代表,喀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祖力亚提·司马义表示,过去10年,对新疆发生的巨大变化她感同身受。
不久前,她刚从日内瓦回来,以中国学者的身份参加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讲述这些年新疆的变化。“过去的10年,我们新疆年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多,都创历史新高。新疆各族群众平等地享有安全、稳定、发展和进步的幸福生活。”祖力亚提·司马义说。
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都只是抽象的数字和概念,但是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力亚提·司马义而言,这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面对记者的提问,祖力亚提·司马义和大家分享了一个她长期跟踪调研的以传统工艺兴疆富疆的例子:“在阿克苏温宿县有一个维吾尔族女孩,她初中毕业后,先在当地的职业学校学习刺绣,之后去了乌鲁木齐的一家服装厂当学徒,现在她已经回到家乡创业,在党和国家资金政策以及技术的支持下创办了自己的刺绣厂,带领当地更多的女性绣出多彩的人生。”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看到成千上万的毕业生在新疆找到了人生的大舞台,我感到十分欣慰。在我身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欢迎大家来看看真实的新疆。我也深信新疆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欢迎大家来大美新疆做客。”祖力亚提·司马义诚意满满地发出邀请。
(本文图片均由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