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 稳经济 促发展|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
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潍坊老刘“解锁”了一个新岗位——齐长城巡护公益性岗位,与沿线其他800余名“卫士”,一同守护齐长城文化体验廊道;沂南县孙祖镇代庄村的孤寡、家庭困难老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养老服务点,一日三餐不用愁,享受生活照料等志愿养老服务;山东手造《泥塑古画》在首届“振兴传统工艺·鲁班杯”大赛斩获全场大奖,获得20多笔订单,“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
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始终把文化“两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制定实施《关于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行动计划(2022-2025年)》,聚力打造7个新标杆,以创新和实干书写以文化人的新时代新篇章。
立起新时代山东“文化泰山”,打造中华文化体验廊道
2022年12月28日,深圳文博会开馆首日,山东展区一座由中华儒学经典著作《儒典》为主要元素组成的3.6米高“文化泰山”引人瞩目。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整理儒家经典、注解儒家经典,对儒家经典进行现代化阐释,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任务。山东充分挖掘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的优势,加强对齐鲁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推动“山东文脉”工程建设,启动编纂6000多种、13亿字的大型文献《齐鲁文库》,立起新时代山东“文化泰山”,同步建成齐鲁文献数据库和新媒体传播平台,培养一批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古籍研究整理人才,建设一批具有山东特色的文化品牌,传播更多承载齐鲁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齐鲁文库》集中展示齐鲁文化的资源优势和文化价值优势,对于梳理山东文脉、提升山东文化软实力、助推文化强省建设,具有重大深远意义。”山东师范大学特聘资深教授王志民说。
558万余件可移动文物、3.35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山东深化考古研究,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山东行动,大力推进“海岱考古”,让人们从“活”起来的文物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坚定自信自强。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公共品牌影响力。“泰山之巅日出东方”“黄河之水奔腾入海”“生态湿地万鸟翔飞”……建设中华文化体验廊道,是山东推进文化“两创”的创新之举。山东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四大文化体验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为建设重点,辐射带动曲阜、淄潍、泰山、崂山昆嵛山等四个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片区和沂蒙、胶东、渤海、鲁西四大红色文化弘扬发展片区,培育形成文化“两创”空间展示新标杆,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文化旅游目的地。
融入当代生活,以文化人润民心
“济宁州太白楼,曲乡艺海美名留,太白湖的风光好,古南池风景传千秋……”近日,济宁市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大屯村儒学讲堂里,传出悠扬的曲艺唱腔,吸引了村里不少人驻足观看。
面向时代、回应时代。山东以融入日常生活为抓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成风化俗,将优秀传统文化落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落在人心上、落在行为习惯养成上,推动文化“两创”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是山东的一项重点工作。山东印发有关实施方案,从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交生活等方面提出具体的道德要求。在全省确定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示范点2000余个。截至2022年12月,共评出“山东好人”7553名,80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20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60人荣获提名奖,居全国前列。
“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我们要孝敬长辈,用实际行动引领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近日,在“家道传承”读书会上,威海经开区文化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娓娓道来,把文明的理念带进群众心里。山东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为重要阵地,全面推动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五有”标准全覆盖,项目化实施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五为”志愿服务。全面推动大中小学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把先进典型作为文明风尚的重要示范,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典型遴选体系。
近日,山东五部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化自信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而文艺吹响了时代前进的号角。山东坚持守正创新,聚力文艺惠民,深入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强化规划引导,推出一大批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来源:寿光市融媒体中心
“过年就买山东货!”从元旦开始,一场贯穿整个春节、辐射全省各地的“黄河大集”品牌活动陆续开启。章丘铁锅、蛋壳黑陶、相公制墨,还有淄博陶瓷、滨州粗布、临沭柳编、潍坊泥虎等一个又一个“山东手造”琳琅满目。
当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一支重要力量。去年以来,山东深入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强产业、强创意、强展示,明确了建立“山东手造”标准体系、打造手造重点产业集群等十项重点任务,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云逛展”“云看戏”“云阅读”……疫情期间,一部手机就能装载各种数字化的文化生活场景。打开孔子博物馆官网的“云孔博”,从治学弘道到教书育人,声光电影间,就能触摸到儒家文化。而来到孔子博物馆“互动厅·对话圣迹图”,长达30多米的数字动态长卷活灵活现,观众可以点击圣迹图中的人物,聆听孔子故事。
在数字成为一种资源并赋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文化创意产业借力冲上“云端”。山东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抢抓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机遇,立足“山东智造”,坚持重点项目带动,选树一批重大应用项目,培育壮大网络视听产业、沉浸式光影秀等行业“蓝海”,着力构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特色园区”的产业生态。下一步,山东将聚焦数字文化产品应用及消费等方面,搭建数字文化产品交易展示场景,打造数字文化产品发布交易平台,为文化“两创”插上科技的翅膀。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