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董子文化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董子文化街概况
德州董子文化街以一代大儒董子——董仲舒命名,《史记》记载:“董仲舒,广川人也”,青年时期曾在德州刻苦读书并下帷讲诵,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抑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谏议,儒家文化由此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王充在《论衡》中有“文王之文在孔子,孔子之文在仲舒”之说。德州自隋朝起就在运河岸边建有董子读书台,明清两朝多次建设、修缮董子祠、董子书院,史称“三董”。
董子文化街位于德州市新城区核心位置,区位交通优势突出,距京沪高铁德州东站15分钟车程,乘高铁到济南38分钟,到北京75分钟。文化街建成区总占地面积近200亩,总建筑面积约10余万㎡,建筑群主要有黛瓦白墙的董子文化街、汉风唐韵的董子读书台和董子园步行街、江南园林式的董子书院、秦淮风情的民俗文化街和生活配套商贸城。集聚名人书画文房四宝、非遗民俗传统手工、红木家具根雕奇石、文化传媒影视制作、创意设计文化培训等业态经营机构370余家,年营业额约10亿元,从业人员1000余人,是“中国收藏文化示范基地”“全国诚信示范市场”“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德州市文化产业领军企业”。
文化街配套设施完善,拥有5000㎡的美术馆综合楼,设置1000㎡的专业展厅、1200㎡的文创空间、1000㎡的园区综合服务大厅和双创工作服务平台;配套5000㎡的繁露广场、3000㎡的董子文化广场,此外,董子书院占地14亩,建筑面积2600余㎡,讲堂、茶餐舍、多功能厅、学员宿舍等配套设施齐全。
二、董子文化街功能和意义
1、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
董子文化街依托董子书院、董子读书台等设施,联合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会、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德州市委宣传部、德州学院等学术机构,每年举办“德文化论坛暨董仲舒学术研讨会”,来自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北师大、人民大学等国内院校、社科机构及台湾、日本研究董子、儒学的教授、学者约30人参加论坛;定期举办儒学讲堂、国学讲座、地域文化讲座,配合实施“传统文化振兴工程”,举办春节庙会、元宵节花灯会、端午节无我茶会、中秋节赏月雅集等文化活动;每年举办“汉服吟诵”“书画鉴赏讲座”“中国式茶道传习”等文化艺术交流活动20余场次,参与受众1000多人次;每天早、晚有近10支太极拳、太极剑、旗袍秀、广场舞队伍100多人在街区广场、河边活动,修心养性、其乐融融;工笔画院、华韵古筝等十多家艺术培训机构培养了人才、提升了市民、学生、孩子的文化素养;文化街以开放、融合、创新、务实的董子文化为特色,将董子“仁、义、礼、智、信”的思想精髓融入运营,入驻企业之间、企业与街区之间形成命运共同体,充满发展的正能量,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
2、成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舞台
集聚式发展促进了人才提高和企业发展,文化街内企业、行业间互利共生、融合发展。文化街设有近千平米的文创孵化空间,集聚了德州市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曲艺家协会等市级文化艺术协会10余个;吸纳鲁绣、刻瓷、德州黑陶、金丝彩贴、木刻刀笔书画等各级非遗项目10余个,培养了姚向东、刘欣、唐万武等年轻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齐鲁文化之星、德州文化英才20余人,设有“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非遗研培工作站”;拥有红木家具、根雕奇石商户20余家,书法、美术、古筝、舞蹈等文化培训机构20余家,16家传媒影视企业入驻,影视产业形成剧本创作、演员海选、表演培训、演员经纪、摄制制作、发行推广产业链条;引进省内知名美术馆、画廊20余家,30多名著名书画家设立工作室,书画艺术产业形成文房销售、书画创作、装裱修复、展览拍卖完整的产业链条。
3、成为文旅融合、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引擎
董子文化街所在的董子文化园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建有春秋舫、聚贤阁、董子书院、董子读书台、“三策固本”牌坊等自然、人文景观,拥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处、省级社科普及教育基地3处。文化街充分利用产业资源和景观设施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联合国家级减河湿地公园、辅助非遗项目策划文化互动体验,打造了“研学游”“国学游”“互动体验游”“休闲度假游”等旅游产品。每年举办来自京津冀鲁及全国各地书画家、美术院校师生的各类书画展、摄影展、收藏展等40余场,举办春秋两季书画艺术品拍卖会4-6场,打造了“董子文化街庙会”“中国·德州董子文化旅游节”等品牌文化活动,文化节事活动每年吸引百万来自京、津、冀、鲁、豫等地的文化爱好者、消费者前来观光、消费、交流,间接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物流、商贸等第三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巨大的虹吸效应;同时提高了本地市民的文化品位,促进了德州同全国各地的文化艺术交流,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间接经济效益逾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