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让山东文化“两创”频出圈
时间:2023-10-25 17:19 浏览:346
分享:
距今8300年的东夷文化、6500年的大汶口文化、4600年的龙山文化,儒家、兵家、墨家思想的发源地……滚滚黄河水滋养了山东这片沃土,孕育了灿烂辉煌的黄河文化。近年来,山东坚守人文沃土,深度耕作,创新传承,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推动国内国际双向互动。
今年9月,在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大型文脉工程《齐鲁文库》首批成果震撼亮相。《齐鲁文库》项目计划分10期完成,全面研究、保护、辑录和整理出版山东历代传世文献,全书规模约13亿字,6000册以上。山东同步建设齐鲁文献数字化文库和新媒体传播平台,通过数字化转化,使出版成果直达读者、传播全球。如今,新时代山东的“文化泰山”屹立东方,“山东文脉”已经成为网络热议的高频词,成为山东正在推进的一件文化大事。“作为齐鲁文化的诞生地、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山东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加强‘山东文脉’的传承创新,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更有深远意义。”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著名学者江林昌表示。谱写黄河文化山东篇章,山东正在实施的多个重大文化工程聚焦文化探源、传承创新,激活黄河文化山东发展新势能。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山东行动,大力推进“海岱考古”,用考古发现实证山东文脉在中华文脉形成中产生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推进规划建设中华文化体验廊道,构建“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引领、一条文化交通线贯穿、四大文化体验廊道示范、八大文化片区支撑、全域文化‘两创’和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深入推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建设,着力搭建多元参与的人才集聚高地和高端开放的学术研究平台,硕博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常态化举办尼山杏坛、尼山讲堂等活动。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下一步,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送抵当代、融入人们生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认为,“文化落地,要找到传统文化与公众之间的融合点,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形成精神共鸣,从中获得精神滋养。”
10月11日,山东省“秋季黄河大集”盛大启动,地方特产、传统美食、手造精品、非遗体验、文艺展演……轮番上演,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生活方式。黄河大集打造融黄河九省(区)文化、旅游、好品为一体,人们在方圆之内便可感受山东的物产丰富、民俗底蕴、生活情态和文化脉络。讲好黄河故事的文旅消费品牌,是传承黄河优秀文化的重要举措。2022年初,山东推进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依托非遗或传统工艺,培育手造产业,为文化“两创”注入了强大动力。“山东手造”进高速公路服务区、进景区、进商超、进酒店,各具特色的山东手造旗舰店十分抢眼。另外,山东着眼振兴中华传统工艺,深入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建成5万平方米的展示体验中心,推动在各市、县建设展示体验中心,一批“网红打卡地”在全省遍地开花。立足“山东智造”,山东力求丰富新文化产品和应用,“云看展”“云旅游”、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等数字文化,为“两创”插上科技的翅膀。
如今,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人气兴旺,乡村文化传承发展效果显著,文旅融合发展动力十足,“山东好品”叫响全国。
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和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文明交流互鉴,山东使命在肩。
6月25日至27日,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次走出乌镇,在曲阜尼山举办,儒家思想为世界多元文明和谐相处提供了思想理念的基础,传统文明的思想智慧与数字时代新知识的碰撞交流。2010年9月,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尼山举办,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九届,从“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到“为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已经成为汇聚世界思想光芒的重要载体。借助系列高端平台,中医体验馆、传统雅乐、织造印染、雕刻工艺、漆器绘制、汉服……山东好品“圈粉”无数,也成为世界读懂中国、了解山东的多彩窗口。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泰国中华儒学研究分论坛、意大利东方美学分论坛、孔子-亚里士多德21世纪伦理学术论坛(希腊)和尼山世界古典文明论坛走进联合国专场活动等海外交流研讨,形成了强大的叠加声势,构建了常态化文明交流互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