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山东吧!沿着黄河解锁新“玩法”
11月13日—14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建设暨乡村文化振兴现场推进会召开,对外发布了山东“文化体验廊道电子地图”和《山东文化体验廊道故事丛书》。不但以数字化形式展示出山东“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中的亮点特色,还用兼具权威性、故事性、可读性、趣味性的历史文化故事将其串联了起来,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山东的人文自然风貌。
“不夜城”
位于泰安东平湖畔的大宋不夜城,业已成为周边群众乃至不少外地游客夜间消遣的新选择。而在此之前,它另一个广为人知的“身份”是水浒影视城。
大宋不夜城 来源:东平文旅
数据显示,大宋不夜城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270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近万人,最高单日接待游客13.09万人次,有力带动全域旅游消费实现“井喷式”增长。
尼山圣境
而在文化和旅游部已公布的两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中,山东有12处夜游景区入选,齐鲁大地的夜间文化休闲和旅游消费需求正在被唤醒、被满足、被创造。其中如济南的古城特色文化街区、印象济南·泉世界、方特·东方神画,济宁的曲阜尼山圣境,泰安的泰山秀城·老街,淄博的周村古商城等,皆处于沿黄市县,以“千灯夜市喧”点亮黄河夜色。
“研学游”
曾治黄十年的清代名臣,在戴村坝上如此描摹了入夜后运河上仍然千帆竞发的繁盛景象。横卧东平县汶水河道之上的戴村坝,将汶水一分为二,三分南注经东平湖进入黄河,七分北流最终进入运河,被誉为京杭大运河的“运河之心”。它曾在明清时期的运河漕运史上扮演重要角色。
戴村坝 来源:东平文旅
在戴村坝,已经建成了集科普教育、休闲度假、文化展示、游客集散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区。游客可以通过逛馆、看展、观坝、听坝、游坝等一系列游览活动,感受丰水季“高崖飞瀑、戴坝虎啸”的奇观,沉浸式体验历史在运河之上留下的刻痕。
三孔景区
当然,这里不仅可以研学,还能够满足你的美好想象。
“非遗之旅”
山东文化资源丰富、传统工艺品类齐全,既是人文沃土,更是手造沃土。如今年轻一代当中的“文化觉醒”风潮,更是催生了“民俗文创热”的消费取向。穿着小花袄去赶大集、在早市上吃“流水席”,已然成了一些社交平台上的“流量密码”。
2022年,山东省启动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依托非遗或传统工艺,通过创新创意,构建体现山东文化创意和齐鲁文化内涵,能够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个性化、品质化、情感化消费需求的手造产品体系,并纳入“好品山东”品牌体系。
博山琉璃 来源:文旅博山
除了早前因纪录片爆火的章丘铁锅、随着烧烤重新进入大众视野的淄博陶琉、走向国际的潍坊风筝、山东娃的“童年记忆”隆盛糕点等实用消费品,不少地区还重点打造了线下平台,集中挖掘整理非遗文化资源、促进非遗传承人间的沟通交流、拓宽展销渠道、增强大众与非遗工艺的互动体验。
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 摄影:王琴
如位于济南的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注重打造沉浸式、互动式、场景化的展销空间,致力于构建线上服务、线下体验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东平县的大运河非遗传习中心作为全国首家大运河非遗保护传承利用综合体,则重在打造一个文化展示平台、文创交易平台、非遗传承平台,从而推动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
“好客山东”的底气
近年来,山东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力求促进农村群众物质精神的“双重富足”。
情景小剧《跟着共产党走》
如在“山东手造”工程的牵引下,一大批手造专业乡镇、村庄形成,“山东手造”越来越成为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点;如去年山东组织的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活动带动群众参与约290万人次,今年,山东正式启动群众性小戏小剧全省巡演活动,预计将巡演2万场次以上,为文化惠民乐民提供了新的方案;再如山东以文化体验廊道建设为牵引,加强乡村文化振兴展示带建设,首批集中打造民俗文化重点村130个,并策划推出了四季主题的“黄河大集”,让黄河大集成为人气爆棚的年货大集、好品大集、文化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