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2文化和旅游工作十项任务:加强人文交流 塑造国家形象



2022年是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召开。

年初召开的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提出了2022年文化和旅游工作十项任务。值全国两会之际,本报、文旅中国客户端联合采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聚焦十项任务

在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要重点宣传推介党的百年特别是新时代奋斗成就,引导国际社会增进对中国理念、中国道路的理解认同,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更好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十项任务的第八项任务就是:要统筹文化传播和旅游推广,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合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工作部署和理论阐述。这些部署和阐述蕴含着许多新理念和新思路,提出了许多新方法和新要求,为做好新形势下对外宣传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如何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更好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推介中国旅游?如何通过文化交流更好绘就一带一路壮美画卷?如何通过文化创新塑造国家形象?这些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

 

用好冬奥遗产 传播冬奥文化

3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经过精心筹备,我们成功举办了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也一定能办好刚刚开幕的冬残奥会。报告同时提出,用好北京冬奥会遗产。

真正无与伦比的北京冬奥会刚刚结束,诠释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理念的北京冬残奥会正在进行,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奥之城。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一系列冬奥形象标识、冬奥歌曲、电视栏目、短视频、影视作品、特许商品等冬奥文化产品纷纷涌现。这些冰雪文化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深度挖掘和多层次、多侧面、创造性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奥林匹克文化、冰雪文化,丰富了奥林匹克文化内涵,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深情演绎了《点亮梦》这首专门为北京冬奥会创作的歌曲。廖昌永表示,《点亮梦》表达的是一种共同克服困难、追求梦想的精神,也正是对奥运精神的阐释,传递出大家手牵着手、心连着心、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携手向未来的美好的愿景。

对于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廖昌永深有感触,他感受到通过开闭幕式,各国运动员增进了友谊,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比如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又比如《送别》这首为外国乐曲所配的歌曲,其意境和文词跟乐曲配合得和谐完美,取中外艺术之长,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典型代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广泛、深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其他国家达成了很多共识,但也还有误解和偏见存在。冬奥会正是让大家消除误会、偏见,增强彼此之间了解的纽带,我们要通过这样一扇窗,向世界展现一个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世界看到我们在科技、经济、社会、人文各领域取得的全面进步。现在我能用自己的专业为奥运会贡献一份力量,感到很幸福、很骄傲。廖昌永说。

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促进了奥林匹克精神、理念和文化在中国尤其是主办城市的传播,不仅推动了包括奥林匹克文化在内的世界多元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流互鉴,还形成了一批有北京冬奥会特色的文化遗产。

北京冬奥组委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中关于体育、经济、社会等7个单册报告显示,北京冬奥会共计在35个领域创造了冬奥遗产。其中,至2021年底在全国建成冬奥文化广场43个。

下一步,如何用好冬奥遗产更是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与冰雪项目强国相比,我国冰雪项目发展还需要继续努力,相关部门要用好北京冬奥会遗产,促进全民健身蔚然成风,让热起来的冰雪运动热度不减、关注度不降。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所所长谢敏豪说,他今年的两会提案是《用好北京冬奥会遗产,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工作》。在他看来,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北京冬奥会最重要的遗产成果之一,为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冰雪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郭媛媛表示,对奥运文化和奥运遗产的利用,不能只停留在旅游、参观的初始层面,可以对其重新进行内容设计和产业规划。如可以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培训基地向国际开放,打造文旅综合体示范工程,同时加强奥运场馆、设施实际功能和文化体育的专题旅游功能。另外,不仅可以保留原有的体育、新科技等元素,还可以通过新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通过文旅资源的综合配备,文旅服务和体验的更多提供等,提升双奥之城文旅综合体的先进性、示范性、引领性。郭媛媛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提出,要创新利用奥运资源、传承传播奥运精神、持续放大奥运效应,不断擦亮双奥之城世界品牌。要推动冰雪产业持续下去,形成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把冰雪消费纳入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并依托奥林匹克功能区等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的冰雪产业集聚区,加快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实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连玉明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

 

加强文化交流 

助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3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介绍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进展情况时表示,尽管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冲击,但共建一带一路仍保持良好势头。过去一年来,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硬连通扎实推进,有10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成员达到180个。在这一良好态势下,如何让民心相通也显得尤为重要。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宋亚平表示:我们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作为文化联盟平台的作用,着力推进民心相通、发挥文化赋能作用,着力推进文化为民、发挥文化带动作用,不断健全优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发挥好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联盟机制的重要作用,加强联盟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注入强劲动力,将一带一路打造成宣传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同时也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传开来、落下地、开出花、结出果的一条新希望之路。

音乐是连通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桥梁和纽带。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扬琴教授刘月宁认为,一带一路沿线文明多样,文化上的差异和误解会阻碍其他方面的合作。而音乐可以跨越民族、文化、地域和历史,能够促进各国文化互鉴,增进彼此间的文化认同和互信尊重。刘月宁一直致力于国际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她介绍,2019年,在孔子学院总部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央音乐学院与乌克兰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共建了全球首所音乐孔子课堂音乐孔子课堂推动和发展两国音乐教育合作,向乌克兰学生普及中国传统与现代音乐艺术,同时也把更多的乌克兰音乐介绍到中国来。

音乐孔子课堂是国际教育合作和文化传播新的路径,对于促进两国人文交流具有长远的积极意义。近年来,音乐孔子课堂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文联主席鄢福初表示,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包括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外来文化引进来两部分。走出去的文化要成体系,要做好顶层设计,如传统文化的精华可以分为多少门类,哪些是体现文化自信的内容,并为之设立相应的信息库,在与一带一路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就有一个可遵循的基本范围和原则。目的就是要把有艺术感染力的、代表中华优秀文化精髓的作品展示给一带一路上国家的人民,展示给世界人民。

他还强调要在推介手段上多下功夫,要面向当地主流人群进行推介,对文艺作品做到充分表达和解读。在以往的交流活动中,鄢福初发现其实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书法很感兴趣,如何介绍中国书法、充分阐释书法艺术的魅力就显得很重要,因为文化可以在心灵深处留下记忆,实现民心相通。

鄢福初表示,文化交流过程中,一定要有文化自信。既要有对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也要有历史文化自信,要打造更多的平台和渠道,让博物馆的藏品走进一带一路国家进行展示,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民族所创造的辉煌历史。还要利用好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技术,做云展览,包括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同举办高端国际学术论坛等。

鄢福初介绍,湖南美术馆今年将举办一带一路西欧国家油画展。他表示,美术馆展览项目不光对内还要对外,对外的展览要形成一整套机制并且每年都要规划,把对外交流变成美术馆的常态化工作。

把各国先进的艺术形式包括美术、非遗等引进到中国,把我们的艺术推介到国外,做好双向的交流互动,提高交流的艺术品质。还要持续探索交流的路径,每做一次展览就要形成一定的成果经验,进而形成一带一路国家乃至全世界对外交流的推广体系。鄢福初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用好融媒体,

优化提升国家形象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人民的目光不断转向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能力与传播形式一时间广受瞩目。国家形象是国家力量和精神文明的象征,良好的国家形象不仅能够提升一国的国际影响力,而且能够增强本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产生具有凝聚效应的文化自信。因此,重视融媒体建构的文化传播,对我国塑造国家形象有着重要作用。

在对外交流中该如何塑造和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刘忠斌表示,当代融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依然可以从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着手,靶向建设文化作品传播方案,优化塑造我国国家形象。包括优化创演团队,保障内容输出;强化内容创新,挖掘文化内涵;整合传播渠道,依托融媒传播;注重及时反馈,提升传播效果。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欢乐春节全球活动、河南卫视中国传统节日系列节目等广受世界人民喜爱,这都离不开优秀、敬业的创作者和表演者,专业团队是内容质量和呈现效果的保障。为此,形象传播需要培育更多专业的创演团队,打造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我们可以发现优质的节目内容是赢得受众喜爱的基础,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其内核,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才能传播优质文化。在进行国家形象传播时,需要将我国的大国形象与优秀文化相结合,并把内容处理成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融通中外的新理念、新表达、新表述,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精神。刘忠斌说。

他认为,对外文化传播要从海外受众的角度出发,从以我为主以海外受众为主,从讲道理转向说故事。融媒体背景下,受众表现出分众化、社群化的态势,对外文化传播要注重微社交圈的培育,构建内容多元、主体不一的微传播生态,提升受众黏性和认同感,利用情感上的软传播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近年来,随着国家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文化和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部,以及沿黄九省区政府在黄河文化旅游交流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今年两会上,一些来自河南、山东、山西等省的代表委员提出了相关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对媒体公开表示,着眼文化新业态、新技术、新传媒,把以黄河为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升华为中华文明标志性成果、成为面向世界广泛传播的文化精品,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

在当前文化传播的新格局下,每个个体都有信息来源渠道和发送能力,媒体应考虑自己传播的形式内容和方法手段是否与当下新的传播生态中受众的渠道选择、接受习惯等相匹配。平台媒体在技术和信息推送等诸多方面都走在前面,具有技术和市场两大优势。自媒体时代,所有人都进入了公共信息传播生态。为此,如何将自媒体等兼容到传播生态建设格局中,也成为人们面对的新课题。

郭媛媛今年提交了《关于全面整合媒介资源、重构大国媒体融合传播生态体系的提案》。她提到,对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来说,要实现媒体融合发展新局面,需要以传媒生态体系的重新结构为立足点,有更全面、立体、开放、创新的高站位布局和建设。

她举例说,如欢乐春节等品牌推广,所谓推广含有信息传播和到达的概念,体现了信息接收、参与的效果,需要受众接收、认知并记忆信息,信息与对方产生关系,才能真正实现信息传播的价值。为此需要考虑内容品质到位问题,要能贴合目标受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在信息超过人的注意力和接受域的时候,信息内容的价值、品质等需要经得住精细的筛选。不管是品牌建设还是项目建设,对外推广的内容必须高品质。

文旅产品或品牌项目的内涵,渠道平台的联动融合,一定要符合当下社会的文化特质。注意用好大数据集成、分析方法,精准找到市场位置和方向,拿出更具针对性的推广专案。

郭媛媛表示,可通过欢乐春节这样的全球品牌活动,隐形设置好我们要讲的故事。面对不同国家和群体,对外传播应有针对性精准策划、设计。传播内容注意以日常生活态、微场景呈现,关注即时性刺激和满足。在故事讲述、传播的日常化方面,可以借助广大网民和自媒体的参与。当中的关键点就在于针对具体的文化活动、项目、品牌等推广内容、信息传播渠道、不同地域受众特质等,精心策划设计,做好精准的专题专案。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