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评论 | 法律题材影视作品的功能与创新
从1986年“一五”普法规划实施,到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再到2021年“八五”普法规划的发布,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全民普法工作,致力于推动全民知法学法懂法用法,夯实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础。
新的时代背景下,影视媒体由于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信息传播的高效全面性,成为当下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绝佳载体和渠道。近些年来,我国法律题材影视作品创作逐渐呈现繁荣趋势,已经上映的电影《全民目击》《法官妈妈》《马背上的法庭》,以及已经播出的电视剧《人民检察官》《金牌律师》等,均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影视作品助力法制宣传教育的作用毋庸置疑。但目前,我国法律题材影视剧作品无论是在内容题材还是功能价值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还需要根据社会现状和需求做进一步的创新。
法律题材影视作品的现实功能
法律题材影视作品是以法律、法治、普法为主题创作出品的影视内容,其以电影、电视为媒介载体和表现形式,意在通过对生动有趣的法律故事、人物情节的影视呈现,达到满足大众精神娱乐需求和社会普法的双重目的。
因此,法律题材影视作品兼具休闲娱乐功能和法制宣传教育功能,这两项功能不可偏废。
一方面,休闲娱乐功能是影视作品的基础、原始和普适功能。影视作品之所以能够辅助全民普法,不单单是因为影视作品作为一种现代媒介,在信息传播和互动上的突出优势,很大程度上还因为其基于立体生动的影视人物和故事对大众的吸引力,这也是法律题材影视作品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社会法律知识普及的前提。另一方面,法制宣传教育功能是法律题材影视作品区别于其他题材影视作品的本质特性所在。
法律题材影视作品大多围绕理、法、情这三种元素进行剧情的设计和人物塑造,故事情节或贴近大众现实生活工作,描述普通人与法律相关的故事;或紧贴法律主题,进行专业系统的法律知识展示和普及教育;或以弘扬社会主旋律为宗旨,致力于呼吁大众积极学法、自觉守法。
总之,法律题材影视作品之所以相对于一般的普法手段策略效果更好,就是因为其寓教于乐的属性,在实现大众休闲娱乐目的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大众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因此,法律题材影视作品的休闲娱乐功能和法制宣传教育价值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充实与升华。
目前,我国某些法律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在这两项功能上还存在一定的失衡问题,即更偏向休闲娱乐价值,而在法制宣传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发挥上存在不足。
一方面,影视故事内容缺乏创意和深度,同质化现象突出。比如,影视故事的矛盾双方普遍为完全对立的正义与邪恶,涉及的相关违法现象常常是一些脱离普通大众生活现实的恶性严重刑事犯罪,剧情的主题和重点更多放在警方破案侦察过程细节上,在这一过程中忽略了现实层面上法律普及教育功能的发挥。其侧重点更倾向于影视艺术创作,而非现实的映照,功能上也更注重吸引和娱乐大众,而非法制教育。
另一方面,目前已经推出的一些法律题材影视作品,在法律专业内容方面还存在一些不严谨的问题。作为全民普法的重要手段和渠道,法律题材影视作品首先要保证作品中涉及的所有法律相关知识必须准确、专业,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现状。但当下我国某些法律题材影视作品还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深入研究和专业把控,以至于影视剧在剧情台词设定上出现偏差,脱离当下我国法治建设实际。
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还是许多法律题材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没有在作品的法制宣传价值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创作重心大多集中在了娱乐性方面,对剧本的专业性缺乏严格把关。这一问题如果不能予以及时规制,或将给全民普法带来相关隐患。
法律题材影视作品的时代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普法工作要紧跟时代,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这为深入开展普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为了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八五”普法规划中强调,要注重运用新技术分析各类人群不同的法治需求,加强对优秀自媒体制作普法作品的引导,建设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
全民普法的方式和手段要创新,而通过法律题材影视作品进行普法也需要创新。
首先,要更新法律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思维,作品的创作要以娱乐休闲功能为基础,以法制宣传教育功能为主,在保证作品剧情生动有趣的基础上,加强作品法制宣传教育这一社会功能和价值的体现与发挥。创作者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主动进行专业的法律知识学习,更要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积极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指导、监督和评价,严格把控作品的专业性和知识性。并且,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思想为基础和指导,必须保证传递给社会大众的法律知识信息是准确有效的,能够切实提升公众基本法治素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其次,需要创新法律题材影视作品的剧情内容。
一方面,法律题材影视作品要适应我国国情,符合我国社会现状和人民需求。创作者不仅要深入学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还要深入了解当下我国社会法治建设进程,了解大众的相关法律需求,根据“八五”普法规划把握法制宣传的内容。内容创作要不落俗套,贴近社会现实,反映群众呼声,满足大众法律需求,给予社会大众实质性的法律普及教育指导。比如由法治日报社影视中心出品的法律服务题材电影《红纸鹤》,就向全社会展现了新时代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和法治精神,在让大众感受到司法行政公平正义的力量的同时,也宣传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对于推进普法宣传、提升全民法治素养、维护家庭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促进意义。
另一方面,法律题材影视作品情节的矛盾双方设计要突破正义和邪恶完全对立的简单格局,妥善理性处理情、理、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法律与人情的冲突和调和是自古以来就无法避免的话题,法律题材影视作品应当在展示这一矛盾冲突的同时,给予大众正确的解释和示范。
最后,要深入挖掘法律题材影视作品的内涵深度。法律题材影视作品在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即在向大众展示法律、应用法律、执行法律、解释法律的过程中,要准确诠释法律的意义和守法的意义。法律的适用并非简单地遵循条文框架,也不能随意更改、藐视法律权威,大众通过法律题材影视作品最终所学到和领悟到的应当是法的精神。这才是实现全社会法律普及教育,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进程的根本所在。
当下,我国法律题材影视市场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全民普法的重大使命,因此,一定要创新创作思维,利用好影视作品休闲娱乐的特点,寓教于乐,从而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法制宣传功能;要创新创作内容,保证作品的专业性和生活现实性;要深入挖掘和丰富作品内涵,升华作品主题。在此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法律题材影视作品的社会现实价值。
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谢姆西努尔·图尔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