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7条”第七条: 缓解中小微企业阶段性资金压力,为恢复调整争取时间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若干政策》)。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客户端联合采访业内人士,刊发对“旅游业7条”中“对符合条件的、预期发展良好的旅行社、旅游演艺等领域中小微企业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相关政策的解读

政策条目

对符合条件的、预期发展良好的旅行社、旅游演艺等领域中小微企业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发挥文化和旅游金融服务中心的积极作用,建立中小微旅游企业融资需求库。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旅游相关初创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主题民宿等个体工商户分类予以小额贷款支持。

企业案例

政策助力剧团解决资金周转难题

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邸叙然

这条政策对于中小型演艺机构的利好发展有直接促进作用。以深圳市剧说小品话剧团为例,该团成立至今已有159位演员,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导致部分演艺活动暂停,剧团经营长时间进入“空窗期”。在这期间,每月演员的工资支出、办公室房租,还有相应的一些保险等费用,对剧团而言资金压力很大。

疫情缓解时,不少演艺机构恢复经营时还面临资金周转的问题。在承接政府采购项目的过程中,部分项目的付款周期会比较长。有一些演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没有雄厚资金实力支撑的情况下,很容易因为资金链断供陷入困境当中,甚至破产。

如今,《若干政策》的出台让企业看到了曙光。期待政策能够及时落地,相信能够解决很多演艺机构的燃眉之急。深圳市剧说小品话剧团也将鼓足干劲,为观众呈现《特区小站》《幸福渔村》《水墨中国》等优秀文艺作品,颂扬美好生活,讴歌新的时代。 

业界声音

需细分领域,快速出台信贷配套措施

中关村现代信息消费应用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  包  冉

以线下场景为主的文旅行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大,行业中大量中小微企业的困境更大,这是不争的事实。此次扶持政策明确提出,要对旅游行业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是对中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支持非常必要,也非常紧迫。

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金融领域申请贷款的资产抵押等信用要求的约束,中小微企业难以获得小额、高效的信贷支持,尤其是缺乏土地、建筑、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旅游业中小微企业。所以,要将普惠式的金融支持政策指引落到实处,就需要针对这一细分领域,快速出台相关信贷配套措施,让申贷市场主体快速拿到资金、投入生产运营。 

  在救急的同时,还应探索长期制度建设。在快速解决文化和旅游业中小微企业资金难题的同时,引入新的信用评估体系、建立新的小额贷款申发流程,并通过数据信息共享与共建机制,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中央政策指引下,为中小微企业的需求对齐、供需打通、产业链连接带来“端到端”的赋能,形成长“贷”久“富”的生态循环。

专家视角

推动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  戴有山

这条措施的出台有助于纾解旅行社、旅游演艺、主题民宿等领域的中小微企业所面临的阶段性资金压力和经营压力,为其争取了珍贵的发展资金和宝贵的窗口时间,去调整和恢复市场,促进了企业内生长,为这些企业的未来发展和产业创新注入了坚定的信心。

中小微旅游企业可以直接享受政策红利。依托财政专项补贴、税收优惠与融资、保险等财政与金融综合手段缓解目前所遇到的资金压力;同时还可以通过财政与金融共同设立政府引导基金以及运用发展PPP模式等方式,鼓励支持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和旅游领域,实现旅游业全面复苏和走向高质量发展。

建议统筹考虑中央和地方财政,综合各类金融主体、旅行社、旅游演艺、主题民宿等领域中小微企业自筹资金以及吸收第三方保险机构共同介入,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纾困是催生、催化、培育与旅游市场基本面相适应、有商业活力和竞争力的中小微企业,要让这些企业“强起来”,助力企业提升自我“造血”功能。应更加注重激活内生动力、内部活力,借政策红利实现创新性发展,在全面提质增效、发展转型、运营专业化和人才培养方面持续发力。引导旅游新生力量适应新业态,实现从传统的旅游到智慧旅游、个性化旅游、智能旅游的传承、接力,激发集群创生力量。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