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造 | 黄河澄泥印:沉淀千年的黄河神韵

        一方澄泥印,沉淀了千年的黄河文化古韵。

  择取九曲黄河奔流入海沉积红泥,汇聚印章匠人心血倾注,经陈腐、揉制、压坯、雕刻、抛光以及数日不间断电窑烧制等20余道工序,一方外表光泽圆润、极具黄河古道特色的澄泥印出窑问世。

  “澄泥印,中国传统印章艺术的一种,也是现代印章的一大流派。”4月18日,河口区尚乘美术馆,黄河澄泥陶印第四代传承人张金霞向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介绍。

  黄河作为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奔涌的河水裹挟大量泥沙飞泻而下,赠予了黄河澄泥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质红泥。自小在黄河岸边长大的张金霞及其爱人在20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由黄河红泥烧制的澄泥印硬度高、下刀易雕刻,能达到石印所不及的天然效果,至此,她跟爱人便踏上了钻研黄河澄泥印的道路。

  黄河尾闾,开始了一段点“泥”成金的故事。

  河口区尚乘美术馆西侧,是张金霞及其爱人的“藏宝阁”,里面整齐排放着近千枚色泽红亮的黄河澄泥印。尚未成型的块状红泥存储泥袋,初露造型的陶印静止晾晒,古拙雄浑的印钮雕刻着独属黄河尾闾的人文特色和地质风貌,钮式之妙尽显其中、不可尽述……

  “别看现在这些烧成的黄河澄泥印完美无缺,但其实是在经历无数次试错与挑选后才有了现在的作品。”张金霞说,烧制黄河澄泥陶印需要经过层层关卡,稍微不注意火候跟阴干时间,黄河澄泥印便容易出现裂纹,工序繁多成品率低,许多烧制的陶印并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黄河澄泥印,生于水,成于火。

  陶印烧制分为传统柴窑和现代电窑和液化气窑三种方式,每种方式因窑炉结构不同和原料不同会在烧制过程中幻化成各种珍奇造型、色彩。红、黑、灰、黄、白、浅黄、浅红、紫……“入窑一色 出窑万千”,每到开窑时刻,便是张金霞最为期待的时候。

  烧成后的澄泥印,因红泥本身的粗细程度不同以及入窑的受热程度不同,从而烧制成功的澄泥印质感与密度也不相同。印面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书法篆刻,不论是篆刻精细的朱文印,还是篆刻创作奔放写意印,都凝注着陶印匠人的艺术情感。

  “澄泥印将中国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与历史悠久的篆刻艺术完美相融,成为集书法、篆刻、制瓷、雕塑、美学、传统文化于一身的新兴篆刻材料。”张金霞说。

  “洮砺发剑虹贯日,印章不琢色蒸栗。”我国的印章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究竟为何黄河澄泥印尤受赞誉?

  澄泥印硬度比石印高,印面不易磨损为其一;澄泥印历代流传作品很少,少则珍贵为其二;制作方法多样化,或用刀刻制、或轮碾、或范制成形、或压印、或手绘等,丰富多样的制作手法为其三;澄泥印未烧制比石印软,下刀轻松易刻,烧成后硬度高,且有石印所不能达到的天然效果,实现人工与天然的完美结合为其四。

  黄河岸边,一方方黄河澄泥印在窑火中变幻成型,生生不息,悠久流传……





图片及文字来源于海报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