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让更多非遗产品走进百姓生活
□ 旅游报记者 肖相波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让多姿多彩的非遗项目走进大众视野。随着主播的介绍,晓阳春御茗山房的茶叶、植秀堂的中草药养生养颜产品、鼎盛香王哥庄大馒头等非遗商品吸引了众多网友点赞、下单购买。
近年来,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通过举办“嗨游青岛悦享冬季”智承非遗主题之旅直播、“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2021日韩(青岛)进口商品博览会(线上展)等,让更多非遗产品走进百姓生活。青岛市也通过建立“青岛有礼”项目资源库,挖掘培育了一批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领军品牌和优秀匠人,并为相关各方搭建平台,打造彰显青岛城市印记的“青岛有礼”手造品牌和特色非遗产品,受到市场欢迎。
要保护更要创新
“女为悦己者容。”相传在金国章宗时期,宫廷女子就开始寻找养颜秘方。这个秘方就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白散传统驻颜技法”的前身。如今,该技法代表性传承人刘伟琳对从古代传说里走出来的“金国宫女八白散”传统配方做了改良,形成了“八白散传统驻颜技法”国家级标准化操作流程,并以“植物秀面”项目进行落地实操,演习传承。
“八白散是由白丁香、白茯苓、白牵牛、白附子、白僵蚕、白蒺藜、白芷、白芨8种中草药制成的方剂。‘八白散传统驻颜技法’是在八白散配方的基础上,改良至活血化瘀17味方,配以膏药温敷,加上面部砭术16法和背部‘肩三胛六背十八腧’经络技法,从而达到血瘀疏通、气血调和、抗衰驻颜的功效。”刘伟琳介绍。
2000年3月,刘伟琳创办了第一家以“八白散传统驻颜技法”为主要服务项目的植秀堂养生馆,并建立非遗专家团队。虽然“八白散传统驻颜技法”是个“手工活”,但刘伟琳却制定了标准化流程,以便大规模推广。她先后在全国67个城市开设230余家分店,还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开设120余家分店,将中国驻颜传统文化传播到了海外。
刘伟琳说:“我们希望借助非遗的力量带动更多人创业,以此促进中国传统养生养颜文化的薪火相传。同时也通过非遗,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
要坚守更要传承
“一针一线勾勒出一份情怀,一勾一剪将文化融入其中。”即墨花边集锁、编、织、缠、拉、露、镶等20多种工艺和80多种针法为一体,完美结合花边编织与手工绣花两种传统手工技艺,素有“抽纱瑰珍”的美誉。
2009年,山东省级即墨花边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军在即墨区政府、即墨区文化和旅游局的帮助下,对民间花边老艺人口述资料进行系统记录和整理,对花边技法、针法进行抢救性保护。王军介绍,六针网这种针法在花边发展的过程中濒临失传,但他了解到即墨区温泉街道的大海南村还有村民掌握,就多次前往学习,让六针网的针法成功“复活”。在政府支持下,王军有针对性培训新一代花边编织传承人,扩大花边从业人员队伍,目前即墨花边已经有了第四代传承人。
王军表示:“近年来,政府出台了许多接地气的政策,让企业有了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一边抓好非遗传承,一边积极参加国家级展会,利用进博会等平台,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工匠的智慧,也让外国朋友通过花边产品了解中国文化。目前,我们正在尝试把即墨花边与汉服、旗袍搭配,组建线上团队,借力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直播带货。这些创意时尚的产品已经受到年轻人的关注。”
2021年10月,“崂山茶艺礼俗”正式入选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据了解,“崂山茶艺礼俗”是崂山地区茶农庆祝茶叶开采、丰收、感恩自然的民俗礼仪形式,以崂山道教茶艺为载体,以茶艺礼俗表演为表现形式,传承并吸纳了崂山道教文化、崂山民俗文化和宫廷茶道文化。
晓望社区有一家御茗山房,在这里人们可以全方位感受到“崂山茶艺礼俗”的魅力。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评茶师匡新经常在这里开办讲座,介绍崂山茶的种植和制作工艺。身着宋朝俗家道姑服饰的茶艺师伴着悠扬乐声,演绎着原汁原味的崂山茶道。在炒茶师的指导下,每个人都可以尝试亲手炒制一份茶叶,零距离感受崂山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要发展更要有品牌
目前,青岛拥有1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0多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非遗传承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为契机,深入挖掘、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建立起存续谱系完整、传承发展有序、文化特色鲜明的保护体系,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开发利用并重,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工作有序进行。
如今,青岛许多非遗项目通过“非遗进社区”系列活动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今年春节期间,有着“非遗基因”的年货产品最受市民青睐。青岛市春和楼、植秀堂、鑫复盛、即墨老酒等非遗企业推出的以“青岛非遗礼”为统一标识的多款非遗年货礼盒,销售额达数十万元。
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张军表示,近年来,青岛市非遗工作始终坚持在挖掘中保护、在传承中提升,不断培养非遗传承人才,突出区域特色,打造非遗特色品牌;同时,开展多样形式的传承活动,提高非遗可见度,鼓励社区群众积极参与,扩大非遗的社会影响。未来,青岛市还会积极推进非遗产品进景区。
来源: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