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服务效能: 从简单相加到指数级递增
文化设施进景区丰富文化内涵,旅游思维助力场馆运营做优做强。当下,文化和旅游服务因地制宜探索融合发展新模式,服务效能逐步从简单相加走向深度融合,呈指数级递增,文化和旅游服务也满足着群众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实践层面,一些地区的先行优势被纳入政策,引导更大范围的路径创新。如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作为新型融合业态被纳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迎来热潮。各地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不断推进,许多藏身于景区、古建、商贸综合体等的分馆已成为区域文旅综合服务的集散地,备受群众青睐。
成效层面,在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单一服务转变为多元、复合型服务,提升了文旅体验的附加值。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运河艺术文化广场上有一座“宝藏”书房——运河主题图书馆,近3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超过2万册藏书、4D空间立体环绕效果,很快成为“网红”打卡点。运河主题图书馆以收集展陈运河主题文献为主要特色,不定期举办运河讲堂、共读会、书画艺术等各类主题展览和文化沙龙活动,并将之送入特色景区、美丽乡村等热门旅游目的地,打开了文旅服务新局面。
据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杭州书房和图书馆主题分馆已成为融图书借阅、文化交流、旅游咨询、文创消费、数字文旅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融合综合体。同时,今年启动建设的“i杭州”文旅服务中心,通过场景迭代和服务暖心的方式,推出文旅活动、旅游线路推荐、一键拼团游,打造直抵居民家门口的沉浸式文旅服务。目前,该项目已在杭州景芳社区、良渚文化村社区、深澳村等多个社区(村)试点,采用传统方式与科技创新、线上渠道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让市民游客享受一键通达的便捷文旅服务。
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谷寮村,经过改造的旧村形成风格各异的特色民宿和特色文化街区,提升了乡村文化旅游环境,让海陵特色渔家文化成为乡村旅游服务的“灵魂”。谷寮村游客服务中心增添了图书阅览室和公共电子阅览室,为游客提供文化服务。“相比星级酒店的服务,这里能给我更新鲜、更新奇、更有风情的旅游体验和精神文化享受。”来自广州市的游客陈先生十分享受在谷寮村的旅行时光。不仅如此,充满文化温度的环境让谷寮村成为学生的研学基地,每年有约50批次各大院校学生前来写生。学生们用栩栩如生的作品描绘出触动人心的山海风情。
在云南省,依托文旅部门机构整合优势与全民阅读的政策利好,“书店+旅游”模式通过图书馆、书店与景区、小镇、乡村、度假区等相结合,将阅读、创作、出版、展示、社交、游客服务进行融合,成为文旅服务融合发展的新亮点。
在山西省,环晋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在打造中深入挖掘旅游公路周边的红色文化、古堡文化资源,通过文化和旅游设施共用、标识共指、服务共享、平台共融,整体呈现旅游公路沿线公共服务的品质。围绕“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晋城打造了以浙水村、松庙村、杏则村为代表的一系列集休闲观光、文旅服务为一体的驿站式文化服务中心,以田园式阅读空间和分布式露天小舞台,让“公共文化+旅游服务”加出好风景。同时,一些地方为了让古迹保护搭上了文旅融合的“快车”,还通过“文化+文物+旅游”实现了文物被动保护向主动活化利用的积极转变,探索出一条新路。此外,晋城还对基层场馆进行平台化建设。
“依托非遗资源打造的传统文化研学基地,依托红色文化打造的党性教育基地,依托景区演艺打造的民间社火排演基地……这一大批特色化、融合化的乡村文化中心脱颖而出,是我们老百姓家门口的大礼包,也是我们拿得出手、待得了客的服务招牌。”晋城居民吴赫高兴地说。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