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应对长城遗址遗存实施整体保护

董耀会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活化石,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文化价值而享誉世界。据调查,历代长城至今还有遗址遗存逾2万千米,分布于15个省区市的404个县,各类长城遗址遗存总量达4.3万多处。这些长城历经了400多年至2000多年的历史,在自然和人为的作用下,各时期的长城本体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长城遗址遗存濒临消失和已经消失的部分占长城总量的一半左右。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背景下,如何科学保护长城?

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介绍,保护长城的总目标是对长城遗址遗存实施整体保护,即对长城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全面保护,这就是要保护长城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和古代军事防御工程遗产价值。保护内容包括长城文物的本体及其形制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特征,也包括长城文化价值、长城防御体系、长城景观风貌及周边生态环境,还应该包括合理控制长城周边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协调长城保护与生态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长城保护落实到具体工作层面,毫无疑问首先是保护长城文化遗产的本体遗存。“新中国成立之后,长城的保护虽然一直没有间断,但是在早期只是保护一些重要的点段,导致拆毁、倒塌情况不少。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对长城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人为破坏少了很多。面对大体量的长城建筑遗址,如何在自然毁损前采取更好的保护措施,使墙体能更久远地留存下去是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董耀会表示,以箭扣长城为例,维修之前城墙顶部树木丛生,有好几处墙体的外墙坍塌,病害严重危及到这段长城的生命。对其修缮工程严格遵守最小干预原则,首次应用无人机等科技手段来帮助完善设计方案,并将考古环节纳入其中。

长城保护工作难点在哪里?董耀会认为有以下两点:一是长城体量太大,遗存逾2万千米;二是长城历史太长,2000多年文化底蕴深厚。2020年11月24日,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的通知》就试图解决体量大的问题。董耀会认为,在加强法治建设外,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也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除了法律法规落实情况、保护工作是否到位、社会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长城保护资金的保障等工作之外,董耀会还着重提到了长城保护检察院公益诉讼。他介绍,2019年,河北省检察院联合河北地质大学举办了长城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研讨会,从立法司法、文物保护、旅游开发等角度,就长城保护检察公益诉讼进行了研讨,对加强诉前程序的作用、推动落实行政监管职责、优化公益诉讼提起方式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随后这项工作逐渐在全国长城沿线各省区市铺开。最高检察院也开始进一步深化与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的沟通协作,着手联合发布长城保护专题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举办长城保护检察论坛,总结推广甘肃、河北、陕西、内蒙古等地的典型经验。

保护长城区域的生态环境也是长城保护的重要内容。董耀会认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需要处理好文物保护和文化共生之间的矛盾,既保护好长城遗迹并做好长城建筑本体的修缮,又让更多人走近长城历史文化,还要突出生态保护的理念。长城沿线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历史上由于人口增加、农业开垦等各种原因使得森林锐减,长城周边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十分严重,急需进行环境治理和植被恢复,这需要纳入长城保护方案规划中并得到落实。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