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偶”动世界,指尖上舞出百态人生 ——青岛大汉偶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疫情期间,涌现了不少极具正能量的文艺创作佳品,为这场全民防疫之战凝心聚力。由莱西木偶人创作的木偶抗疫短视频《对决》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这部作品以拟人化形式讲述了人类与新型冠状病毒之间的博弈,寓教于乐,荣获“2020年山东非遗人在行动 优秀非遗作品”一等奖。

从2012年莱西木偶第五代传承人姜玉涛组建青岛大汉偶歌木偶艺术团,到去年莱西木偶戏被评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十年来,莱西木偶人用一份木偶情,在指尖上舞出了百态人生,也酝酿出了木偶产业。


莱西木偶由业余到专业的蜕变



旧时《莱阳县志》记载:“若帷簿张幕,傀儡出场,金革丝竹毕具,谓之大头子戏”,这里说的大头子戏就是指木偶戏。明清时期,胶东地区的木偶戏可谓十分流行,也是最受百姓欢迎的消遣娱乐项目之一。

但上世纪20年代后,由于战乱频繁,包括莱西木偶戏在内的许多传统艺术都遭到了重创。木偶戏传承难以为继,莱西木偶到了即将消失的边缘。

幸运的是,2008年,莱西文化部门在文化普查期间发现了时年将近70岁的莱西木偶戏第四代传承人倪奉先。在文化部门的支持下,莱西木偶戏才逐步恢复演出。在此之后,心怀文化传承之心的姜玉涛偶然机会师承倪老先生学习木偶戏,并在2012年组建了青岛大汉偶歌木偶艺术团,招聘并培训专业演职人员,莱西木偶从此实现了从业余到专业的跨越。



根植莱西、立足青岛、面向世界


“根植莱西、立足青岛、面向世界”是姜玉涛带领新一代传承人发展木偶的基本思路。

莱西木偶戏第五代传承人姜玉涛(来源自魅力莱西)


他们在熟练掌握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锐意进取、大胆创新,根据新时代艺术特点和大众需求,改革制作工艺、创新演出剧目,并巧妙地将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到木偶制作和表演当中,实现了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

一系列创新手段实施后,莱西木偶艺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展演活动不断增多。2014年,莱西木偶参加全国首届木偶展演大赛,创新剧目《农夫与蛇新传》荣获银奖。2015、2016年创新推出《嫦娥舒袖》《木偶变脸》《花好月圆》等木偶特技和人偶同台等系列节目,受到社会各界热烈欢迎,抗疫作品《对决》《代表月亮检测你》更是进一步扩大了莱西木偶的知名度。


精致的莱西木偶(来源自魅力莱西)


此外,莱西木偶积极参加文博会、非遗博览会、木偶艺术节等国内国际大型文化活动,并逐步走出山东、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目前,莱西木偶戏已经出访过瑞典、日本、美国、新西兰、乌克兰、韩国等国家,向外国朋友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受到各国观众喜爱。


莱西木偶演出受到外国观众热捧


小木偶酝酿大产业


要想把莱西木偶真正引领上“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道路,好的木偶剧目编创仅仅是第一步。除了木偶戏表演,姜玉涛还致力于木偶文创产品开发,借助“文创”这条大船打响莱西木偶的知名度。

以《三打白骨精》《白雪公主》《罗成拜师》等木偶剧中的角色为依托,同时瞄准国际市场研发木偶旅游产品、纪念品、高端礼品。在姜玉涛开设的“大汉偶歌”淘宝店中,小木偶、泥塑、剪纸等文创产品受到了顾客的欢迎,每天的交易额也十分喜人。



与此同时,文创产品生产还可以调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让贫弱劳动资源得到释放。开发木偶文创产品既打响了知名度,又能为农民创收,有利于非遗扶贫和乡村振兴,可谓是一举两得。


莱西木偶文创产品(来源自魅力莱西)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和研学经济的发展,莱西木偶紧追潮流,积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建设木偶文化产业园区、木偶艺术剧场、木偶文化博物馆和木偶研学教育基地,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旅游休闲、娱乐体验,让游客能够开心地“看一场偶戏、学一项技艺、择一件偶礼”“因为偶戏,爱上非遗”。通过莱西特有的木偶资源,进而带动商业、餐饮、采摘、游学、露营、住宿、加工制造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未来,莱西木偶将深入钻研国际化发展之路,计划在韩国、日本、美国等设立莱西木偶海外传承推广中心,推动莱西木偶相关产品国际化运营,借此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国粹艺术、民间艺术、非遗技艺等中国优秀文化的国际化发展!


图片、文字来源自会员企业供稿、大众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