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文博游如何走出“长红”路
近年来,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到《唐宫夜宴》《只此青绿》,文博元素在屏幕上的呈现,让文化遗产变得愈发鲜活。这不仅重新激发了人们对博物馆和历史文化的兴趣,也让文博游真正“火”了起来。
随着许多博物馆凭借高质量的创意节目、亮眼的文创产品、沉浸式的多媒体互动和场景体验圈粉无数,更多人走进博物馆见证“博物馆的力量”。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逛博物馆这件事“上头”,文博游乘势跻身热门出游主题。在“文博热”的背后,展现了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信,同时也反映出大众文博类旅游需求极具发展潜能。
博物馆“脑洞大开”出奇招
近年来,国内各大博物馆通过走亲民化、年轻化路线实现快速破圈,河南博物院便是“年轻态”博物馆中的佼佼者。实际上,河南博物院的走红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国潮消费风向、年轻客群需求以及市场化运作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以河南博物院当家“网红”盲盒为例,从2020年开始,河南博物院接连推出了以考古和文物修复为主题的系列盲盒。只要戴上白手套、拿起洛阳铲,每个人都能成为“考古官”。以时下流行的盲盒为切入点,河南博物院为普通大众复刻并打造了“文物”挖掘、修复、还原“一条龙”式的考古体验。
不少家长表示,博物馆推出“脑洞大开”的文创盲盒,颠覆了他们对博物馆纪念品的刻板印象。以文物修复盲盒为例,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开箱、挖土、寻宝、修复等一系列“仿真”考古过程,既能提高亲子互动,又能加深孩子对馆藏文物的印象、培养孩子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伴随博物馆盲盒、雪糕、环保袋等文创产品频登热搜,不少博物馆开始积极探索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参与,进一步建立与潜在受众之间的强连接。为此,国内各地博物馆各出奇招,推出了特展、夜场、鉴宝、科普讲座、文创义卖等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
有博物馆爱好者在总结博物馆旅游体验时表示:“以前博物馆在我眼里和其他旅游景点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还有一点点‘高冷’。现在博物馆年轻化的文化输出方式,让我觉得逛博物馆并不需要太高的‘门槛’,那些我们知之甚少的躺在博物馆里的宝物、历史和文化原来可以那么鲜活。现在只要去一座城市旅行,我就会去当地的博物馆打卡!”
消费升级助推“文博热”
随着博物馆及相关旅游产品热度持续走高,博物馆不再是文博爱好者的专属“朝圣地”,“了解一座城市,从当地的博物馆开始”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共识。当博物馆从旅途中的“可选项”变成“必选项”,大众文博类旅游需求朝着多样化和细分化方向发展,这些都对旅游行业加强供给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产品开发设计方面,文博元素深度融入传统旅游路线中,进一步推动旅游产品迭代升级。途牛旅游产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文博游需求持续释放,一方面是受到了《国家宝藏》等热播节目以及媒体对考古发现、文博景点的宣传等多重外力的影响;另一方面文博游走俏,从本质上来说源于普通大众文旅消费升级的内在需要。”
该负责人以三星堆博物馆为例,补充介绍:“三星堆第三次出土文物被媒体大量报道后,人们对三星堆博物馆的关注度空前高涨。于是我们的产品设计团队火速在经典的成都跟团游线路中增设了三星堆博物馆这个景点。此外,针对有深度游需求的客群,我们尝试推出了‘三星堆博物馆一日深度游’,尽可能延长游客在博物馆内的体验时间。”
实际上,游客对于深度文博游的需求远不止于此。随着文博资源的深度、精细开发,“文博+展览”“文博+演艺”“文博+研学”等亲子主题的定制化文博游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少旅游业内人士表示,亲子消费或将成为文博游的重要发力点,这也表明文博游市场仍具备广阔的细分空间。
深度讲解有望成文博游“刚需”
在服务体验方面,专业讲解是影响文博游体验的重要环节。游客对历史文化了解得越深入,越是考验讲解人员的专业能力。途牛“牛人专线”导游马英表示:“对博物馆‘入门级’的游客来说,自顾自地参观博物馆可能就像是在看一堆历史的‘砖头’,而专业的讲解能够引导游客将这堆‘砖头’塑造成一幢幢建筑。当游客观察和探索的眼界宽阔了,他们才会对历史文化形成更加独立的判断与思考。在文博游深入发展的今天,更需要博物馆讲解员、导游等众多从业者创新讲解模式,让游客在吸纳文博知识的同时有体验感、参与感和收获感。”
“网红”文博游如何更好地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长红”路?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马聪玲表示,未来的文博类旅游需要满足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用户体验的创新,从考古到展品、演艺、文创的一个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正在形成,既有公益的部分,也有产业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渗透每个环节,比如对文物的保护修复、监测评估、体验利用等多个环节。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舜礼则指出,文博游属于较为专业的细分市场,像三星堆、海昏侯墓、张献忠沉银现场等重大考古发现可能会在短期内吸引公众的目光,但这样的发现毕竟稀少。文博游要发展成像风景观光旅游一样的大众市场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