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 | 艺术产业园区:城市升级与数字未来

艺术园区为城市带来什么创意、温度、品质

突破过去传统园区单一的功能,艺术产业园区近年来正日益发展为文旅领域包容新观念、新技术和新实践的平台,成为助推城市繁荣发展的特色标志和亮丽名片。2021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落实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综合运用各类资源与服务,引导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和创建园区立足自身优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增强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能力。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以迭代升级为重点的艺术产业园区,应该如何助推创新艺术产品的创造和推广,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文化艺术产品?如何充分运用科技成果提供的条件,提升园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使其进一步融入城市,真正与城市、社区、居民产生关联?显然,这些都是艺术产业从业者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亟须认真思考、积极面对的新课题。

在城市文化特性中寻找创新点

作为山东省及青岛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兴建十载、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开放的西海艺术湾,其超越性规划建设和新的时代定位为中国艺术产业园区提供了一个新的样本。“一座国际化的综合艺术社区”,这是西海艺术湾项目创始人孟宪伟最初给予项目的定位。不同于以往艺术社区由艺术家自发形成群落或完全交由官方认定的模式,西海艺术湾是一个以艺术生态为基础、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公益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创新型艺术社区。艺术湾包含大型公益美术馆、机构美术馆、大师工作坊、艺术工作室、艺术创作空间、高端艺术机构、相关艺术机构、艺术家公社、写生码头等板块,将艺术教育、艺术创作、艺术展览、艺术鉴赏、艺术体验五大核心元素融入55幢当代建筑中,引介具有国际视野的当代艺术内容,以独有的国际驻留项目将世界多元文化与城市连接在一起,将艺术融入城市血脉和公众生活。

艺术生态、文化产业,对于一座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已不必赘述,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却并不容易,在孟宪伟看来,每片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有在地性,西海艺术湾的规划与建设充分考虑到青岛开放、时尚、多元的城市元素,优越的旅游资源与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汇聚国际艺术资源,建设尊重城市文脉与自然生态的艺术社区。“我们跳出既定思维去规划艺术社区的生态模式,包括建筑形态、空间布局、资源整合等。艺术生态是依靠社区内功能丰富的板块搭建起来的,儿童、青年、年轻艺术家和大师级艺术家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与之相应的艺术空间,美术馆、驻留空间和艺术商业空间为社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载体,各个板块相互衔接。艺术湾所有的规划和运营都是以艺术生态的发展规律为基础。艺术湾是一座没有围墙的艺术社区,在这里,艺术家、热爱艺术的人们和城市居民都能有所受益,为艺术家朋友提供更多的可能,为热爱艺术的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欣赏内容,为居民提供与艺术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和更多的活动场所,让人们重新观看自然和环境,重新体验建筑和艺术,重新思考城市和生活。”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评价说:“艺术湾将建筑园区与自然连为一体,将美术馆、艺术家创作工作室和创意工坊等功能融为一体,由此打开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艺术消费的疆界,这将是一种新的时尚生活方式。”

做好“顶层设计”方能取得品牌效应

如何进一步融入城市,以创新拓展服务的功能,为文旅发展提供更多的形式与内容?当前,有不少专题的特色的艺术产业园区建设在规划时已经拥有了比较充分的资源,但范迪安也指出,新的规划往往还缺少顶层设计和形象的落地实现,即园区不仅要有内容和服务,还要有形象和标识,从而在城市建设中成为真正的亮点。

上海申迪文化发展研究院副理事长金涛在解读迪士尼创意策略时谈到,资源禀赋如何转化成创意的内容是国内的园区在设计时都要面临的一个挑战,特色产业资源最终还是要规划到核心产品,这些产品在规划中如何实现IP的开发和孵化,不仅要考虑商品外在的形态传播,同时更要关注主题理念,即园区有没有核心价值,园区所要传播的理念和受众的深层文化是不是契合顶层设计需要考虑的思路。而这里所说的园区顶层设计,体现为意识形态,也就是产品所指向的核心价值,涉及理念和受众的情感认知。

迪士尼作为全球品牌为什么一直保持着非常强的生命力?金涛认为,主要有3个重要支柱:一是以IP为中心的复合轮式产业链,二是以幻想工程为核心的产品研发能力,三是以标准为中心的整套技术服务管理体系。其中,支柱的基石则是价值观。迪士尼的核心价值观包含家庭、团聚、欢乐;神奇、梦幻、忘却现实;永不完成等重要理念。在迪士尼全球化进程中,价值观超越空间和时间,深深根植于影视娱乐、媒体网络、消费品、乐园与度假区主要业务板块的产品设计中。

显然,迪士尼是一个园区运营产业化和资本化的典范,同时也是IP运营产业化和资本化的一个典范。相较而言,中国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效应,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以园区打造全产业链运作模式

艺术园区与文化产业究竟有什么关系?北京观唐艺术园区创始人李保刚认为,高品质的艺术园区恰恰是文化产业的基础和驱动力。“将文化艺术、产业、园区3个概念融合起来并不容易,艺术园区应该做的是把握这个时代的艺术创造力,将文化产业聚集起来,我们管它叫‘四个聚集’,从IP的聚集,到艺术消费的聚集,到项目孵化的聚集,到人才的聚集。如此,才形成了我们文化创意产业的四要素——内容、创意、品牌和场景。从文化的内容到最终的产业是一个过程,是有步骤的,好的内容、好的创意、品牌的引领、场景的结合,场景要素是最终实现价值的环节,即考虑用什么样的场景来落地产品。”

不同于艺术家自发扎堆的798,也不同于创意企业聚集的尚8文创园区,观唐艺术园区近年来旨在打造成为一个以资源的聚集、IP的整理、资源的输出、产业的整合为商业模式的全产业链艺术产业园。

定位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者、创造者、传播者,北京观唐文化于2017年携手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成立北京故宫观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故宫观唐”),以故宫《石渠宝笈》著录历代书画为核心,以故宫文化资源为平台,开展全方位的IP授权、IP衍生品开发、跨界合作等服务,将东方美学融入现代生活,以文化IP为品牌赋能。故宫观唐还围绕《石渠宝笈》参与了多个文化交流项目。如2017年,与观唐文化、腾讯研究院共同发起了“腾讯艺术+项目”,助推故宫《千里江山图》特展;与故宫出版社、腾讯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 “国宝传承计划”。2019年,联合出版了《故宫博物院馆藏石渠宝笈精粹》AR图书。此外,观唐文化还与荣宝斋、敦煌研究院、中国集邮等机构联手,打造全方位IP产业化运作模式。

“文化产业的关键环节就是让创意者、好的IP发挥价值,利用科技手段形成高品质文化产品,再依靠平台让大众以微消费的形式拥有文化产品。这样,艺术园区就可以在这类项目的强大IP引流下,汇聚项目和人才,形成文化产业的完整生态链。”李保刚说,观唐文化已实现优秀文化遗产IP资源的聚集,目前正在积极打造艺术消费的聚集,未来将依靠创新驱动来建设品牌智慧型的艺术产业园区。

数字化赋能新业态  促进新消费

当前,数字化不断为城市升级赋能,互联网带来的新业态也让艺术产业有了更多的拓展前景。艺术产业园区不再仅仅是一个有围墙的实体空间,还会成为线上无限空间的打卡地。北京首创郎园是文创园运营知名品牌,旗下的郎园Station在2021年成为了北京网红打卡地,以艺术装置和公共文化活动、空间改造等多元形态打造“内容+体验+消费”全新体验式消费模式,郎园Station正在孵化培育像生活美学、时尚设计、亲子游乐、艺术展览、电商直播、创新饮食、第四空间等一系列新的商业业态。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分析培育新的品牌,建设新的城市文化公园,激发文化消费的市场活力。

“当技术和艺术深入结合了以后,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应用场景和应用范围会变得更加广泛。数字艺术的未来有一个特点就是普惠,数字的未来就是通过技术的力量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音乐家、作曲家、导演、策展人,而在这样的普及中,艺术也会变得更加的重要。”上海今境文化创意有限公司CEO刘延军在谈及科技助力艺术发展带来的创新与改变时如此说道。

近日,国内首个艺术元宇宙社区——“Meta彼岸”正式公测。据介绍,在“Meta彼岸”中艺术家们不仅可以线上创作和发布艺术作品,而且能在其中搭建充满个性的艺术展览馆,未来还可通过虚拟形象与观众、粉丝进行实时交流互动。相较于传统的展陈方式,“Meta彼岸”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沉浸式体验。凭借VR设备,艺术爱好者可跨越时间、空间限制置身艺术世界之中,“身临其境”感受艺术魅力。每个人都能生动地看到、听到文物背后的故事,甚至在虚拟世界里与艺术作品互动。在元宇宙里可以体验到现实生活难以实现的,或者实现成本较高的艺术展现形式。值得注意的是,“Meta彼岸”还会帮助艺术家将艺术品发行成相应的数字藏品。所有艺术品都将基于区块链技术被赋予独特的标识和数据,用户可以通过购买、拍卖以及盲盒的形式获取链上每件独一无二的数字藏品。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人工智能、5G以及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艺术品市场正朝着数字时代大步迈进。未来会有大量沉浸式艺术作品、创作工具以及展示平台的诞生,有可能会颠覆博物馆、美术馆,甚至是艺术社区等传统艺术空间,创造出更具普世价值的新型艺术空间和新形态的艺术园区。

为什么说“最好的艺术产业园区不是园区本身”?它更像是艺术产业的孵化基地、汇聚之地、流通之地和服务之地。已有的范例或多或少都通过不同方式共同描摹出新型艺术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样态,未来可期。


 ▲坐落于青岛西海艺术湾艺术社区的西海美术馆


专家评论 · 艺术产业园区:城市升级与数字未来

(作者余丁,系中央美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中国艺术产业园区联盟会长)

城市升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联合国近期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2021》中,提出了6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转型愿景框架,分别是:教育、性别平等,健康福祉和人口统计,能源脱碳和可持续产业,可持续的食物、土地、水和海洋,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数字革命。这些愿景和框架可以在每一个国家实施并帮助解决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均衡和协调关系,在这个报告中,可持续城市基础设施和数字服务的普及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议题,但在最近20年才得以强化,中国的城市更新要把城市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和前景,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国城市更新的具体内容,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方法来检测所有城市项目未来释放的结果是今天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而城市数字化则是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在今天的一个重要抓手。

在新发展阶段,我国数字城市发展的趋势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加大新兴技术应用,拓展城市数字场景化的应用;二是城市生态持续完善,数字治理水平将大幅度提升;三是聚焦城市的微单元助力构建基层的精细治理体系;四是城市数字化持续下沉,形成了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智慧城市。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到统筹推进和集成融合期,北上广深以及青岛等地智慧城市的发展更加关注人文关怀,注重城市的情感和社会和谐。因此,将宜居深层化和打造城市中心创新产业的聚集区成为了重要发展趋势,而艺术产业园区就是在城市中心打造创意产业聚集区的一个重要方向。 

无论是北京798,还是深圳招商蛇口的设计互联,都成为了城市中心当中的创意产业聚集区,成为智慧城市的引领。智慧城市和艺术产业之间形成了一种共创的关系,智慧城市作为极具创造力的城市形态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智慧城市可以激发科技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

在智慧城市中,数字化的城市推动了艺术产业的发展,而艺术的数字化也为城市升级不断赋能。在互联网领域,人们将2021年称为元宇宙的元年。这其实是互联网的升级,元宇宙是新一代互联网,李克强总理称之为“互联网+”。元宇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技术,一是扩展显示的技术,包括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第二是数字孪生,能够把现实世界的印象映射到虚拟世界当中去;三是用区块链搭建经济体系。元宇宙涉及的技术主要源于6个领域,包括了区块链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电子游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及运算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

艺术的元宇宙就是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相结合,将实现数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数字文化也会逐步发展为元宇宙的主流文化,艺术圈的虚拟生态系统的构建来到更为活跃的时期,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交互界面设计和沉浸式体验方面,在科技发展和政策支持的背景下,艺术机构会更多参与到虚拟平台的实验性的建设。艺术产业园区也不再仅仅是一个有围墙的实体空间,还会成为线上无限空间的打卡地。

元宇宙赋能艺术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2020年,首钢联合当红齐天集团携手打造了一个高炉,命名为“一号高炉超体空间”,进行炫酷的VR、AR和全息影像等前沿的创新科技尝试,包含了VR博物馆,沉浸式的剧场、VR电竞、智能体育、奥运项目体验中心、特色商品区等等,增加了更多新鲜的活力。

 

▲ 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心首展“沙之书”现场 

AI领域则出现了称之为人工智能艺术的领域,人工智能可以给素描上色,可以融合画作的特色绘画出新的画作,甚至可以创作出能够进行拍卖的艺术作品。中国首个人工智能艺术机构——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心也于2021年10月末在上海城郊的一座数字艺术社区悄然开放,这个1.5万平方米的区域,在迎来了中国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心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艺术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张周捷数字实验室、马良工作室等机构相继入驻,成为新的艺术产业园区新形态的现场实体与虚拟世界人工智能世界相结合的新兴艺术产业园区。

以上这些新兴的案例,使我们看到艺术可以让智慧城市更加智慧,艺术产业的发展会推出新兴的艺术内容和产品,必然也会给人带来全新的体验和享受,使人们的信息内容的选择和消费过程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分众化,从而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创造力,为智慧城市提供新型的解决方案。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