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工业遗产“活”起来“火”下去

在保护基础上加以改造,就有可能做到“两全其美”,不仅可以突出工业遗产的产业特征,让其继续展现城市的工业美,还有利于工业遗产氛围的塑造,引起使用者和参观者的共鸣。

作者:刘天放

今年清明节假期,由工业管廊改造而成的首钢园高空步道首次对游客开放,许多人登上步道俯瞰园区春光,也能换个角度看滑雪大跳台“雪飞天”。乘着冬奥会的“东风”,“工业迪士尼”首钢园已成为目前国内工业遗产游的热门景区之一。

工业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改造、产业融合发展等方式,一些工业遗产在转型中展现出新活力。北京798艺术区、首钢园、重庆鹅岭贰厂文创公园、四川东郊记忆景区……进入后工业时代,脱胎于工业遗产的文旅项目在全国多地走红,工业遗产游愈发火爆。

我国对老工业区的改造起步较晚,但成绩斐然。老工业区并非总是包袱,用好了就是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如何积极保护、合理利用工业遗产,使其华丽转身,是解决工业遗产问题的关键。想要激活这些工业遗产,需重塑老厂房与当前社会的关系,不能使其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而是要利用其价值,服务于城市发展。

对此,在保护基础上加以改造,就有可能做到“两全其美”,不仅可以突出工业遗产的产业特征,让其继续展现城市的工业美,还有利于工业遗产氛围的塑造,引起使用者和参观者的共鸣。老工业区记录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承载着老一辈建设者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人们通过这些遗产,可以探寻当代中国人艰苦奋斗、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历程。

当下,不少老工业遗产“活”起来了,但要让其“火”下去,不仅要将工业遗产改造成为创意产业园、现代艺术区,建立工业主题博物馆,打造成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场所等,还要深度融合参与性业态设计、文化创意产业植入、高科技技术利用、节事活动策划等元素。

让工业遗产真正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热门场所,这样的发展模式符合《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提出的“结合地方资源特色和历史传承,将工业遗产融入城市发展格局,保持功能协调、风格统一”要求。多数工业遗产是一座座“富矿”,记录着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也能变成“金山银山”。由此,让工业遗产“活”起来还能“火”下去,继续造福于后人,意义深远。

来源:中国旅游报